中企出海新风口|被低估的“一带一路”关键市场——乌兹别克斯坦投资(一)
2025年1月,乌兹别克斯坦吸引外资30亿美元,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40%。乌兹别克斯坦凭借丝绸之路枢纽和资源宝库的双重优势,正成为中企出海中亚的黄金跳板。近期,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州长率代表团访华,不仅与中国企业中矿(山西)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一项价值2亿美元的重大经济协议。还与中方签署了32个项目协议,总价值达32亿美元,涉及针织、纺织、建材、采矿、制药、果蔬加工和旅游等多个领域。
新版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投资和投资活动法》释放政策红利,为能源、制造、贸易三大领域注入万亿级机遇,将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,并促进作为国家发展根本基础的 "乌兹别克斯坦-2030 "战略主要目标的实施。
一、乌兹别克斯坦
-
地理位置
乌兹别克斯坦是位于中亚腹地的“双内陆国”,自身和周边五个邻国均无出海口。国土面积44.89万平方公里,全境平均海拔200-400米。作为丝路古国,其连接中欧班列,辐射6亿人口市场,中吉乌铁路2026年通车后物流成本将大幅下降。
-
资源宝库
坐拥“四金”,黄金年产120吨居全球前十;“蓝金”天然气储量1.1万亿立方米;“白金”棉花产量全球第六;铀开采量居第5位,储量18.58万吨,未开发潜力巨大。
-
人口与经济红利
3735万人口,51%城镇化率,30岁以下占比60%,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1/3;2024年前9个月GDP破800亿美元,增速6.6%,制造业、能源、基建三驾马车狂奔。去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经济财政部将乌兹别克斯坦2030年GDP预测上调至2000亿美元,超过此前预测的1600亿美元。在乌华人数量约1.8万人,主要集中在塔什干市及塔什干州、锡尔河州、布哈 拉州、纳沃伊州和费尔干纳盆地,开展油气、工业、农业、能源类、交通、化工、园区 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合作。
-
中资布局密网
1.8万华人扎根能源、基建、农业领域,67家中企项目落地,8.5亿美元投资创造4700岗位。
二、投资吸引力分析
1. 能源革命:天然气+新能源双核驱动
-
传统能源:天然气开采权开放,外资可参股50%;2018年以来,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逐步减少对外资进入相关行业的限制。目前,电力、石油天然气领域上游发电和油气开采对外资开放;乌计划逐步消除能源、石油和天然气、水务、道路建设、铁路和机场服务等多个领域的17种国家垄断。
-
绿色转型:乌兹别克斯坦宣布2025年为 “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年”,能源部门改革提升到新水平,到2030年,计划再建设19000 兆瓦的 “绿色发电能力”,这将使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 54%。具体来说,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冲刺25%,将有 18 个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投入使用,总装机容量达 3.4 千兆瓦,储能系统装机容量达 1.8 千兆瓦。因此,明年的绿色能源产量将达到 120 亿千瓦时。
2. 制造狂潮:低成本劳动力+税收优惠
-
劳动力工薪:2024年前三季度,乌人均月薪515.1万苏姆(约合405美元),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资在200-400美元之间,技术工人或设备操作员薪资较高,约为300-500美元。纺织业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出口产业,员工的平均薪资为250-400美元。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15.5万苏姆(约合91美元)。根据乌法律,雇主需为员工缴纳工资额12%的社保基金费。
-
税收优惠:自由经济区外资企业免关税及最高10年免税在自由经济区内注册的外资企业,在进口原材料、物资和零部件时,可享受免征关税的待遇(但需支付海关手续费)。这一政策对尤其依赖进口原料的制造业企业来说,减少了生产成本;
3. 贸易枢纽:中欧班列+自贸区红利
-
自贸区:关税全免、外汇自由流通
自由经济区内的企业可允许以外汇结算和支付,且能够在区内自由流通外汇。这一政策有效便利了国际贸易,简化了跨国资金流动,增强了外资企业的财务灵活性。外资投资企业在自由经济区内注册后,根据投资额度的不同,企业可享有不同长度的税收优惠期,最高可享受十年免税期。在十年期满后,企业仍可享受所得税和统一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。
-
物流基建:2025年仓储容量翻倍
随着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的快速发展,特别是电商和跨境贸易领域的崛起,对仓储设施的需求持续攀升。在2023年底,该国的跨境货物运输量增长了10%,外贸总额达到了626亿美元。然而,现有仓储能力跟不上增长需求,导致供需严重失衡,进而推高了仓储租金。对于仓储投资者来说,这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市场机会。
三、重点行业投资机会
新能源:
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的光伏市场整体容量相对较小,光伏的普及率仍低,且由于其不稳定的供电环境提供了光伏发展机会。光伏+储能系统不仅可以为高能耗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力供应,还能有效降低电费支出。政府对“自发用电,余电上网”的模式给予了政策支持。这一模式鼓励企业和居民通过安装光伏系统自给自足。2019年颁布的《可再生能源法》为光伏行业提供了法律框架,明确促进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。该法案为投资者提供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政策红利,自2020年起更进一步,对光伏组件进口免征关税,并为光伏项目投资者提供财政补贴,有效降低初期投资成本。因此光伏组件本地化生产在未来几年内将迎来快速增长。
汽车制造:
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最早开始生产汽车的国家,除满足国内需求外,乌产汽车还销往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等国。奇瑞在乌设立工厂,投资2.5亿美元,年产量将超过10万辆;比亚迪SKD组装厂落地,覆盖中亚、中东地区,因此供应链本地化需求爆发;
纺织业:
乌兹别克斯坦是历史悠久的产棉国,2022年产棉351万吨,居全球第六位。乌轻纺领域有超过3500家纺织企业和4700多家服装企业,以小企业和私企为主,主要集中在塔什干市、安集延州、费尔干纳州和撒马尔罕州。从棉花到成衣全产业链开放,利润率高达25%。江苏某企业投资1.2亿美元棉纺产业园。
科技农业:
乌兹别克地区一直是传统农业区,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,同时也是中亚地区主要的果蔬产地。随着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,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都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,农业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、物联网与智能传感器、新型温室材料、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、智能农业机械、数字化与农业信息服务等。
食品加工:
欧洲果蔬出口缺口,中国技术+乌国原料=跨境爆款。粮食安全计划是要在2028年实现食品行业各分支现代化:着重冷链运输、储存,引入现代包装;还将升级制度框架,设食品安全集成控制系统,借助地区及移动、特殊实验室,严控出口食品质量。从 2025 年起,要在六个州(在现有的工业区里)建食品工业专业商业园区。到2028年,要让加工食品在农产品(水果、蔬菜、土豆、谷物、豆类)出口中的份额达到40%,这意味着要把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后卖出去。
数字经济:
2024年乌兹别克斯坦内阁作出重大决策,决定正式引入包括PayPal、Google Pay、Apple Pay在内的多个国际知名在线支付服务,标志着该国在金融科技领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。不仅将重塑乌兹别克斯坦的支付生态,更预示着其数字经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同时,总统令通过了到2030年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战略,计划到2030年将基于AI的软件产品和服务交易额提升至15亿美元,并将AI服务在公共服务门户网站中的比例提高到10%。华为乌兹别克斯坦云计算中心(2023年投产)。
四、总结
乌兹别克斯坦借力新版《投资法》政策红利与中吉乌铁路降本增效优势,正成为中企出海中亚的核心跳板。随着2030年2000亿美元GDP目标及54%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倒逼,纳曼干自贸区十年免税、土地低租金(0.5美元/㎡/年)与仲裁国际化等制度型开放举措,为投资者构筑起“资源-政策-区位”三位一体的战略窗口。